运动会暴露学生运动量不足 兰州孩子何时能不望“馆”兴叹 !

时间:2013-05-12 22:41来源:鑫报 作者:许丽 谈应霞 点击: 载入中...
  普遍缺乏运动锻炼   青少年体能显不足
 
  根据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近1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而一项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调查则表明,60%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75%的学生认为体质不好是缺少锻炼造成的。逐年恶化的体质测试结果,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肥胖率、近视率,无一不为我们敲响警钟。然而,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虽然每天都有高楼拔地而起,却没有几所是为青少年所创建的。很多学生家长在抱怨,课余时间没有地方可去。如今的校外活动也少之又少。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因为学业压力、生活习惯、运动安全、无运动场地等各种原因,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
 
  “学校操场放学后不让进,家门口的空地成了停车场、要运动得花钱消费”。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后,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一些家长、学生的呼吁久久在我们耳畔回荡:“请多建一些适合中小学生玩的游乐场、儿童乐园、儿童城”;“多建一些免费活动的篮球场、乒乓球馆、足球场、旱冰场和有许多体育器材的健身馆”、“多一些适合我们学生去的健康有益的地方”。
 
  现象:运动会暴露学生运动量不足
 
  上周,我市各县区中小学校都分别举行了春季运动会,学生们在各自的学校里可以参加近十多个运动项目。而运动会各类项目的开展在某些方面也暴露了孩子们的一些小秘密。“跑不快、跳不远、起不来”等现象时有出现,学生们对一些体育项目凸显出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很多同学不会跳绳、参加500米跑步的学生,没跑到一半就气喘吁吁、脸色乍白;参加仰卧起坐项目的学生躺在垫子上无论怎么扭动自己的身体都会起不来。而与之相反的一些少数运动能力强的孩子,则会表现得十分聪明、灵活。”有25年教龄的体育张志伟老师说,不单是兰州,现在很多地方的中小学生的运动量和国外学生相比普遍不足,而7岁以前的孩子身体协调性如何,却与学生的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联系,会影响孩子一生。
 
  在我市城区的小学门口,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王筝和记者聊了起来。“现在的孩子和我们不一样,现在能让他们提起兴趣的是电视的娱乐频道、iphone手机、3D电影,他们很少接触体育锻炼,甚至讨厌体育课。在学校除了学习之外就是和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在操场玩玩,回家之后和我们基本不交流,也不愿意和我们出去散步,宁愿在家看电视。”
 
  “我的孩子身体体质很弱,本来我们希望孩子通过学校的体育课可以增强体质,可是孩子一到体育课就给老师请假,老师也找过我们谈过好几次,我们也没有办法。”说起自己孩子的课外活动,站在我王筝身边的家长刘先生无奈地说。
 
  “现在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几乎孩子要做什么家长都不反对,现在的孩子只记得自己。”“孩子作业真多,每晚等孩子写完作业都9点左右了,每次说带她去广场散散步,孩子都说很累不愿意去。”得知记者采访,在校外等孩子放学的家长也纷纷说起自己的烦心事。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个刚走出校门的孩子,当我们问孩子一年都去过什么地方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回答去过博物馆、图书馆,而只有很少数的学生回答有的时候会和父母一起爬山。当问及一天除了学习有什么课外安排时,叽叽喳喳的孩子顿时没有了声音。“作业做完了才能出去玩的,有的时候作业太多了,就利用下课时间在校写一点。”一位胆大的男孩小声说道。“你们愿不愿意上体育课呢?”我们笑着问道,“愿意,上体育课可以疯玩一会。”“不愿意,上体育课好累。”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回答引起了人群的一阵阵欢笑。
 
  问题:没场地孩子想“动”动不了
 
  上学的时候姑且可以在校园里参加活动,可放学后或节假日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又有哪些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谈起孩子的课外生活,总是怨声载道。“没场地、孩子想‘动’没地方”成了家长们普遍的说法。
 
  5月7日傍晚,记者在雁滩一居民楼下看到,仅有的一点空地上停满了车。家住附近的孩子们只能在窄窄的一条消防通道上滑轮、踢球,时不时还要到马路中间去捡球。偶尔也会有汽车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让人不由得为这些孩子捏把汗。
 
  “我们也知道危险,但是放学后想运动一下找不到地方呀!”11岁的刘文哲小心翼翼地在人行道上滑着滑轮,有些无奈地说。“妈妈只允许我玩30分钟就必须回家。”
 
  “最近,孩子减负,家庭作业的确减少了,加之天气变暖,晚饭后想让孩子下楼活动一会,但整个小区停满了车,没有一块完整的地方可以供孩子们娱乐,别说踢球、打羽毛球这类需要场地的活动了,就是想从小区的运动器械上玩一会,也要提前抢位置、占地方。”雁滩一小区住户崔先生抱怨道。“我们的小区是开发较早的小区,没有完全做到人车分离,随着小区私家车数量的不断上升,连个人走路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孩子们的运动场地了。儿童现在都成了‘宅童’,小区里很多小孩十几岁了连羽毛球、篮球都不会打,真是让人觉得担忧。”
 
  “目前还是有很多孩子喜欢体育运动,但是由于缺乏运动场地,这一想法往往被扼杀。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们也就逐渐不喜欢运动了。”兰州市教科所老师郭彦强说。
 
  在人口密集的兰州市区里,建筑物鳞次栉比,很多地方开车、走路都显得拥挤,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空间自然无从说起;在社区配套较好的住宅小区,尽管有一些体育设施,如适合中老年人活动筋骨的太极推揉器、扭腰器、蹬力器、压腿训练器等,也有适合儿童玩耍的跷跷板、滑梯等,但唯独缺少青少年需要的足球、篮球或轮滑场地;有些住宅小区附近也有健身场地、篮球场和游泳池,但是由于收费昂贵,孩子们大都只能望而却步。而我市的大型体育场地都集中在各级学校,但这些场地在暑假和周末的开放率却不足20%。

 
 
  “不开放”学校最担心安全问题
 
  目前,学生们目前的活动课程在一周五天的时间里总量少之又少,总计这些活动时间每周只不过为几个小时。记者初步计算,每学年上课以周计算,全学年为40周,每周5天,则全年为200天学习日,一年中另外的165天,就为课余生活。如果我们没有给青少年在这165天里安排好适于其成长的环境,就没有理由一味地将体质差、成绩不好的矛头指向学生本身。
 
  早在2008年就有政协委员呼吁,我市应充分发掘校外资源,学校可在双休日、节假日向学生甚至家长开放校园运动场所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但各方面出于资金投入、安全责任等考虑,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日前,城关区政府已决定将47所小学活动场地对孩子们免费开放,以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根据规定,每天下午4时30分至6时,所有小学活动场地将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但这些场地在暑假和周末的开放率还少之又少。
 
  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校外活动场所不必拘泥于一个概念,现有的资源只要能够盘活,对文化资源、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校可以根据教育实践的需求,来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只要能够充分利用,让它的效用最大化,都可以成为青少年的校外活动场所。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兰州市有个别学校周末开放体育场馆,这虽说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中学马校长告诉记者:“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学校一般只有少数值班人员。开放后,将有大量学生进入校内活动,学校根本监管不过来,一旦发生意外 ,责任怎么界定是个大难题。”他表示,很多学校不是不愿意在假期向学生开放操场,但对学校来说,这意味着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不仅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如果体育设施损坏,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
 
  建议:依靠社会力量创建综合服务体系
 
  兰州大学的教育学院的李宏老师表示:“单纯依靠学校开放场地,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日常运动难的问题,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为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创建综合服务体系。青少年的教育应该得到全方位发展,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关注对孩子的教育。而兰州市的社会教育资源相对而言是缺乏的,这种缺乏在节假日、寒暑假就体现得更明显。我们不能给孩子们提供适合的活动场所,他们可能就会去网吧或是游戏厅,就可能会滋生一些不良的习惯,而这种情况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而目前我市也有不少名目繁多的假期辅导班和培训班,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家长们只能争先恐后地帮孩子报辅导班。所以,政府应该出资兴建一些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活动场所,比如科技馆、少年宫等,这样既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放松,也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社会知识,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同时,兰州市的校外教育市场也应该有待规范,我们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考虑校外教育的社会效益。”
 
  李宏老师说,政府应在政策中制定专门的“青少年身体发展规划”,将体育和教育等部门纳入规划之中,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资金投入的问题。除此之外,在一些公共体育馆和全民健身场所,中小学生凭借学生证应该免费。他建议,今后新建学校的规划布局,应更多考虑将校内运动场馆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及社会公众开放,特别是在文化体育设施较为缺乏的地区,要将体育设施能否便于对学生开放作为对新建学校规划布局审查重点之一。

 
  户外儿童游乐场缺失  兰州家长期盼--
 
  新儿童公园能够早日建成投运
 
 
  “妈妈,我可怜地连太阳都晒不着。我们还是去外面的儿童公园玩吧。” 上周末,不满4岁的小如意在西部欢乐园蚂蚁王国玩耍时,竟突然对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想到孩子无意的这句话竟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大家不约而同地谈论起自己小时候在儿童公园尽情玩耍的故事,在回忆童趣的同时,这些80后的家长们和00后的爷爷奶奶们热切地期盼着新的儿童公园能够早日建成投运,给  孩子们一个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场所。
 
  众所周知,原来的儿童公园位于兰州黄河南岸,北接城关区黄河大桥,南临南滨河中路。这座始建于1981年的大型公园在建设之初根据兰州市园林局的相关规划,并未把它定为儿童公园,而是将它的初名定为黄河桥头公园,后来又改为兰州滨河公园。到了1982年,因园内儿童游乐设施较多,才最终定名为兰州滨河儿童公园,并于当年10月1日初步建成开放。可以说,这座公园承载了70后、80后的童年趣事。或许现在已经为人父母的他们还曾清晰记得曾经的儿童公园不仅是每年学校组织春游的必去之地,也是六一儿童节或周末家长携带必去的地方。在那里,留下了多少70后,80后的欢声笑语。
 
  “我小时候,最爱玩儿童公园的空中脚踏车了,可那时候家里的条件有限,基本都是隔两周才能玩一次。可能在现在的孩子眼里那跟骑自行车没什么两样,可那时候就感觉有意思。我五年级的那个六一, 从来不舍得乱花钱的我妈竟买了两张票,陪我一起玩,那是我感觉最温馨,最开心的一次,那种感觉一直铭刻在我的心里。现在啊,兰州就没有一个可供小孩子们玩的地方,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  个场地,而是关于童年的一种记忆。”正地陪女儿玩李先生有感而发。
 
  2007年5月,兰州市相关部门表示,由于设备年久失修,严重老化,公园已不能为孩子提供安全周到的娱乐服务,同时,随着城市道路的衍变,公园已处于交通环岛位置,周边车流量很大,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且环境嘈杂,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就这样,这上走过了25个春秋的儿童公园忽然“闭门谢客”。根据兰州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兰州黄河百里风情线规划要求,儿童公园将搬迁新建,原址则改造为一处开放式的市民广场,以便于群众健身  休闲。然而,时隔6年,人们期盼中的儿童公园至今杳无踪迹。
 
  “听着孩子说这样的话,我们都感到心碎。现在全国上下在倡导全民健身,可哪里有孩子们的健身场所?不仅如此,还真的象这个小宝宝所说的,没有户外的儿童休闲场地,现在的孩子们只能在这些室内的游乐园玩,哪里有太阳可晒?孩子想晒太阳,这么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却无法实现,想想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的确有些不可思议。”陪着孙子前来游玩的顾女士说。
 
  小如意的妈妈谭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居住在西站地区,辖区内没有一个可供孩子休闲
 
  娱乐,锻炼身体的地方,她们最近也要坐四五站路的公交去小西湖公园或者是百合公园。由于这两个公园离家远,考虑到孩子的午休时间,她们很少去。只能把孩子的游乐放到了离家较近的室内游乐园里。“说实话,一直带他到室内的游乐园玩,这两三年就花了几千块钱,我们一直以为,这样也不错,今天才发现我们却忽略了孩子最起码的需求。但现在,兰州户外可供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又在哪里呢?”谭女士有些无奈地说。
 
  这些运动场所,孩子们可以尽情欢畅
  
  近年来,兰州市的全民健身路径得以进一步健全,然而由于历史欠账过多,体育设施的数量与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健身运动需求仍存在很大差距。但采访中记者得知,目前,市内部分街道社区与辖区一些体育馆所以及学校达成共识,有效的整合并再利用场地资源,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运动健身平台。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本报多路记者搜罗街道社区,寻到部分可供青少年运动玩耍的场地,以飨读者。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兰州国民体质健康促进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成功举办
  • 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将于11月16日-18日在白银靖远举办
  • 甘肃学生体质新标准 长跑不及格不准毕业
  • 老旧街区:居民找个活动场地咋那么难
  • 榆中5年共建成文化体育场地327处
  • 兰州汽车南站拟建20亩公交停车产场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