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监委成员:红会所遭责难大部分系造谣

时间:2013-05-02 06:07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王永 点击: 载入中...
  面对质疑,红十字会仅道歉还不够
 
  王永
 
  连日来,社会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质疑一浪高过一浪。最新的质疑是关于百余艺术家在汶川地震时义拍筹款8472万元捐给红会,此后便不知善款去向的事。对此红十字会回应说,这些善款虽未按指定项目使用,但“与捐赠人意愿总体一致”。
 
  至今网络上流传的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大部分责难,最终都被查实属于造谣,但8000多万的赈灾款问题却是事实存在的。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是钱红会确实收到了,也花在地震赈灾上,但它改变了具体用途,这是违反《中国红十字会募捐和接受捐赠工作管理办法》的行为。按照规定,红会必须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因为红会只有代管捐款和输送捐款的义务,而不能擅自充当决定者的角色。
 
  在此次事件中,如果红会能够跟捐款人,即保利公司和艺术家们充分沟通并达成谅解并致歉,也许可以免责。但一旦捐款人要求追责,红会就少不了要承担行政责任。
 
  目前,红会已经及时向公众说明了善款的去向并公开道歉,紧接着又发布了建设项目分布表,应该说这两步值得肯定。但很多网友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应该有人站出来为此担责。网友们的逻辑是,如果这次仅仅是道歉了事的话,按照这个惯例,以后善款岂不变成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应该说,网友的顾虑不无道理。
 
  红会到底该如何重建信任?我给红会开出的药方有三条:
 
  一是公开透明廉洁高效。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实施起来阻力重重。红会应该全面公开财务账目,做到每一笔善款的去向都有据可查,并邀请知名的审计机构审计。我们看到,从此次及时公布捐款账目,到邀请社监委和网友参与2000万元紧急救灾物质的采购,红会已经在行动。
 
  二是着力优化人才队伍。人才是最重要的。实事求是说,红会救灾救援的专业性,是其他民间慈善机构无从相比的,但其他比如公共关系、社会传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则极度匮乏。但为外界所不知的是,红会工作人员的待遇并不高。在红总会工作的很多聘用人员中,工作近十年的老员工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也就3000元人民币左右,刚参加工作的员工一个月则只能拿到2000元出头,近几年红会的人才队伍出现了明显的流失。
 
  三是不断加强社会监督。红会发起设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应该说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必须建立一个有公信力的社会监督委员会,最好是各省市的红会都设立地方监督委员会,在全国形成一个社会监督的网络,和社会公众一道不断加强对红会各项工作的监督,促进红会的公开透明。
 
  当前,红会陷入信任危机不能自拔。中国红十字会要挽回影响,重塑公信力,可能需要摆正心态,从头做起,实实在在地推进内部改革,争取在今后的公共事件中积累信誉。总之,红会重新恢复信任,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我们或许不能对此期待太高,但也不必丧失信心。▲(作者是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领航新征程】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水泉村的“分红会”
  • 红会“收支”拟纳入审计监督范围
  • 治精神病后垂危 涉事医院未经批准冠名红会
  • 郭美美明天受审 被诉未涉及红会及“干爹”
  • 红会回应卖血获利质疑:只负责宣传动员不管血站
  • 红会回应三伏天向台风灾区运送棉被:温差大确实需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