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两代农民工 正在兴起的“双栖族”(2)

时间:2013-03-07 16:50来源:新华社 作者:高洁张丽娜等 点击: 载入中...

 
 
  中国网事·锐话题·小城故事之二 中国出现“双栖”族
 
 
  新华社记者张丽娜 高洁 姬少亭 全晓书
 
 
  赵晓芸有两个家。一个家在她打工的城市呼和浩特,一个在她的老家四川。但她不晓得,在哪里,她才能真正安家?
 
 
  赵晓芸在呼和浩特打工已有10多年,娃娃4岁,丈夫在一处工地打工。她形容自己是“光脚进城、摸爬滚打”。一家人挤在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她从来也不敢奢望,能在城里拥有一个更大一点的房子。
 
 
  “有工作没住房,我咋也还是农民工,大城市始终不是我的家。”赵晓芸说,“我们打工是有一天没一天的活儿,真不敢买那么高价格的房子啊!”
 
 
  赵晓芸在老家的房子还一直留着,虽然空着,一年总是要回去一次。虽然自己心系老家,但赵晓芸又希望孩子能在城市的环境中长大,见见世面。
 
 
  在中国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有不少人像赵晓芸一样过着“双栖”生活,而他们的心却漂泊。
 
 
  全国人大代表朱瑞莲认为,城镇化的速度过快,配套工作没跟上,成了阻碍农民工留在城市的绊脚石。比如,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工在一些城市医院看病的花费却无法报销;一些农民工家里的老人岁数越来越大,而大城市本来养老机构就少,把父母接到城里来养老几乎不可能。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指出,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小城镇的发展已经让湖北省黄梅县城关镇苗竹村村民王喜燕尝到了甜头。
 
 
  三年前,王喜燕一家在县城买了一栋商品房,丈夫白天骑自行车到村里种地,晚上回到县城的家里休息。他们并不指望这块地赚钱,主要就是种点家里人的口粮和蔬菜,吃得安全,这点还令不少城里人羡慕不已。
 
 
  “孩子在外地打工,我在县城做点裁缝生意,家里的老人每个月还能拿到100多元补贴,看病也有了新农合保险。”王喜燕说,“城市有城市的好,农村也有农村的好,这两种生活都不能丢。”
 
 
  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认为,“双栖”现象的出现也许是一种必然,成因也是多重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城镇化,出台了很多鼓励农村人住到城镇的优惠措施。一些农民进了城,即希望享受城镇更好的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以及更加便利的水资源和交通,但又放不下农村生活,因为那里有他们的记忆,有些甚至还舍不得家里喂的鸡鸭。
 
 
  “在我看来城市要发展,农村也要发展。”潘鲁生说,如何吸引一些有文化、有知识、有远见、有能力的农民返乡是当务之急。
 
 
  他建议,改善农村的环境,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保护农村的水不被污染,修整农村道路,美化乡村家园。“当在农村也能享受和城镇一样的公共服务时,肯定会有一些农村人结束‘双栖’的日子,甚至可能会出现农村人‘返乡潮’,这就是良性循环的魅力。”(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安全有序出行 周密精细管理——聚焦疫情下的农民工返岗复工
  • 人社部等5部门:点对点专车专列服务农民工返岗复工
  • 【诚信建设万里行】 人社部公布今年第二批拖欠农民工工资“黑
  • 【中国梦实践者】农民工陈耀平:帮助少数民族兄弟一起富起来
  • 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为农民工说实话办实事(新春走基层·
  • 2018年为农民工追发工资待遇116.5亿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