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埃及伊斯梅利亚,一艘伊朗战舰穿过苏伊士运河。
在伊朗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欧盟宣布停止进口伊朗石油之后,伊朗石油的大宗出口国中、印、日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据《东方早报》援引海关总署数据报道,1月份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同比下滑5%,环比下滑14%。据英国媒体报道,日本和印度分别计划对伊朗石油进口减少11%和10%。
中国从俄缅进口原油
昨日,英国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称,中石化贸易部门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很可能把从伊朗进口的石油量减少10%-20%。昨日,中石化未向记者证实此消息。
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分析师莫俊杰对此分析称,这仅是中石化与伊朗的一个年度合约,中石化可能考虑到伊朗局势紧张,伊朗本身的石油供应可能会出现问题。此外目前从进口数据上看,中国也在积极增加从俄罗斯和缅甸进口原油。
此前,针对中国从伊朗原油进口态度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有着合理的能源需求。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不应受到影响。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量达2775.66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11%,为中国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中国也是伊朗第一大石油出口国。
日“折中”减少进口
印度是伊朗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仅次于中国。英国媒体援引相关消息源称,印度将对伊朗石油进口减少10%。此前,印度称不会遵从美国单方面的制裁,因此印度此举暗示印度认为与伊朗合作的不确定性增加。
另据英国媒体报道,日本已经接近与美国达成一项关于削减进口伊朗石油的协议。日本《读卖新闻》援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源称,根据此协议,日本将对伊朗石油进口削减11%。
分析人士称,对于日本来说,跟从美国制裁伊朗可以保护其金融机构在海外的运转,但是切断石油进口则会危及国内经济。2011年地震后引起的核泄漏危机,日本关闭了大部分核电反应堆,因此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有所增加。
美国多头出击施压
事实上,美欧不仅自身对伊朗实施制裁,还向其他国家施压,督促其减少进口伊朗石油。
欧盟1月决定,7月1日起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以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伊朗随即警告将“先发制人”,停止对欧洲出口石油。伊朗2月19日宣布,已经停止向英国和法国企业出口石油。伊朗官员20日称,可能对更多欧盟成员“断供”。
与此同时,美国并未放弃对其他国家施压。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努兰德22日说:“我们与印度谈,与中国谈,与欧洲国家谈,与亚洲和非洲国家谈,(关于其减少对伊朗原油依赖的事宜)。”努兰德同时表示,美国正在与其他石油出口国沟通,希望其增加产量。1月,美国财长盖特纳曾经突击访问中、日、印等国,期望能说服这些国家配合西方对伊朗的制裁,停止进口伊朗石油。
如果我们感觉到,敌人打算危害伊朗国家利益并决定付诸行动,伊朗将先发制人,而不是坐等对方攻击。 ——伊朗武装力量副司令穆罕默德·赫加齐21日发出警告。近期伊朗举行一系列军演,回应西方威胁
以色列有动武的想法后,美国马上对以色列进行警告和安抚,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目前经济刚刚复苏,不希望伊战和阿富汗战争后再陷入一场新的战争,对经济的复苏造成致命打击。从目前的形势看,西方国家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也不排除由于不可挽回的地区冲突被拖入战争的可能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所国际关系室研究员张晓东
■ 分析
伊朗欲与中日印“谈油”
对于此次英法等欧洲国家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所国际关系室研究员张晓东分析,从英法进口石油的主要供应国家来看,伊朗的石油所占比例并不大,所以停止从伊朗进口的石油部分可以从沙特等世界石油市场主要供应商进行补充。
不过,对于伊朗来说,欧洲突然暂停进口对它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这主要是因为伊朗是对石油经济依赖很深的国家,欧洲的出口大约占到其出口的20%左右。欧洲暂停进口后,这20%的缺口谁来消化?这是伊朗必须面对的问题。
张晓东称,伊朗正在准备与中国、日本、印度等国进行交涉。此前有消息传出,伊朗外长有可能于近日访问北京,预计双方一定会谈到这个问题。
买与不买 中国两难
有媒体认为,欧洲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最终的受惠国很可能是中国,因为在这种形势下,伊朗很可能以“折扣价”向中国出口石油。
张晓东认为,不排除伊朗对中国、日本、印度的石油出口会在价格上让步,或者在有关项目合作上抛出橄榄枝。但是作为中国来说,中国在现有形势下面临两难。一方面伊朗的价格让步可以让中国拥有更多的战略石油储备,对国内的石油供应也会是一个重大利好。另一方面,美国和欧洲在外交上施压也会对中国的外交决策产生影响。
“这种权衡是很难的。”张晓东称,中方的权衡会照顾到各方的利益,作出一个折中的决策。
欧洲“搬石头砸自己脚”
张晓东告诉记者,欧洲制裁伊朗之举必然会造成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目前世界各大石油交易市场价格已经有所上涨,预计这种波动还会加剧。石油价格大涨,受影响最大的首当其冲是欧洲。因为目前欧洲经济较为脆弱,油价上涨后必然会对欧洲经济产生影响。
那为何欧洲还要“铤而走险”?在张晓东看来,此举最主要的动因是政治压力。从国内来看,英法要陆续大选,政府高层在做对外决策时需要迎合国内民众的呼声。从国外来讲,美国对欧洲的压力也较大,最终英法等国不得不作出这样的决定。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邢世伟 钟晶晶 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