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院士”被指为杀人院士 官方称其研究是天

时间:2012-02-21 11:01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月11日,北京西直门,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召开了一次特殊的专家座谈会——讨论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是否有资格当选为院士。而在此之前,该协会的40余位专家已经联名致信中国工程院,要求取消谢剑平的院士称号。

  一个月前,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1年54名新晋院士名单,谢剑平名列其中。当选院士后,谢剑平表示,“研究出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的新方法,是我们烟草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光环犹在,争议却沸腾而起。名单公布当天,就有控烟人士抨击谢的研究是“伪命题”,继而,有网友质疑他研究“高效杀人”,称之为“烟草院士”、“杀人院士”,更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他的当选“感到羞惭”,就连一度发言声援他的导师——郑州烟草研究院前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尊权也在面对《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三缄其口。

  朱尊权,我国第一位烟草研究方面的院士,1997年当选。据烟草界资深研究人员张强(化名)介绍,“当时,全国要求禁烟的呼声比较小,禁烟方面的社会组织和工作人员也非常少,所以,朱的当选并没有引起社会反弹。”

  到底是谁错了——谢剑平?中国工程院?中国烟草业?

  “院士的伪命题”VS“武断禁烟”

  一切争端,都缘于谢剑平的研究方向。

  用谢剑平的话来说,他的研究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卷烟‘降焦减害’法,并引入中草药,选择性降低烟气有害成分,研制开发‘神农萃取液’”。朱尊权也认为,“谢剑平在卷烟‘减害’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真是天方夜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副主任杨功焕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谢剑平的研究是“伪命题”,“降焦根本不能减害,这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科学道理。”杨功焕的观点得到了原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王克安的支持。王克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西方烟草行业早就做过此类研究,“事实证明烟草降焦减害是行不通的”,“减少与烟草相关的疾病和死亡风险,唯一行之有效的策略是不吸烟或戒烟。”

  但谢剑平的支持者——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院长刘国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坚称:“随着焦油含量的降低,它的相对安全性会提高。”

  “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是常识,但是,烟民已经大量存在也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武断地禁烟是不可行的。”朱尊权认为,“在消费者做不到不吸烟的情况下,应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实现减害的作用。”朱尊权强调,从事烟草研究,除了消费者至上,还涉及国家利益。“我们从事烟草研究是因为国家、政府让我们做。”

  “荒谬!”杨功焕认为,“降焦减害”的研究不仅无益,甚至有害。“这种观点一旦成立,老百姓就会认为,好像低焦油的卷烟就是低危害的卷烟,这恰恰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这是与禁烟大趋势相左的。”

  王克安也认为,“为了消费者和国家利益”不是理由。“2003年11月,中国政府就已经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公约》中明确显示,烟草制品使用“低焦油”等词语属于虚假、误导、欺骗。“有很多烟草界的人自己都是不抽烟的。”王克安强调。

  “救活一个企业”VS“一个骗局”

  郑州烟草研究院网站资料显示,基于“降焦减害”技术,谢剑平研究出了重要应用成果——神农萃取液,而神农萃取液的应用,让一个企业起死回生。

  1999年,梅州卷烟厂,一个濒临破产的老牌国企,和大百汇实业集团合作推出添加了神农萃取液的“五叶神”低危害香烟。据“五叶神”官网资料显示,五年后,该企业利税翻了三番,又五年后,“五叶神”已覆盖全国130个一线和二线城市。据“2010年度梅州市纳税百强排行榜”显示,梅州卷烟厂以年纳税33.93亿元位居榜首。

  “一项技术救活了一个企业。”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曾赞叹,“五叶神”之所以能实现以上的销售奇迹,谢剑平居功至伟。

  2011年底,记者致电梅州卷烟厂技术部,在提及“功臣”谢剑平时,工作人员却回答:“不知道这个人,不太清楚。”他认为,卷烟消费涉及个人嗜好,并非完全与低害有关。“目前市场上加药物减害的香烟较少,效果明显的更少。比起其他香烟,吸烟者认为吸‘五叶神’之后没有喉咙发热的现象”。梅州卷烟厂技术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主要是加入一些缓解呼吸道不适的药物。”200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对‘五叶神’香烟做的技术鉴定显示,“对吸烟引起的呼吸道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有效缓解吸烟所导致的咳嗽、气喘、淤痰等不良反应。”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桂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这些添加物既没有任何国家标准,也缺乏安全性评价,没有科学根据。未经国家药监局许可,擅自在卷烟中添加中草药供人吸食,违反《药品管理法》和《食品安全法》。

  “这个项目涉及健康效应,应交给健康专家,用严格的临床数据来证明。”王克安认为,相关鉴定结果不可信。

  神农萃取液是由大百汇实业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神农烟科”负责。神农烟科的官网显示,“低害卷烟的第一个充分条件永远是消费者喜爱它的口感与烟香,因此,‘口感第一,低害第二’始终是我们研制开发‘神农低害卷烟’的原则!”许桂华认为,这句话恰恰证明了谢剑平的研究“就是一个骗局”。

  记者联系大百汇实业有限公司和“神农烟科”,工作人员以“领导出差,不方便接受采访”为由拒绝采访。

  2011年12月15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正式致信中国工程院,希望“中国工程院坚持实事求是是科学的基本精髓,重新评估关于‘降焦减害’研究成果”。另外,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建议这类课题不要再立项支持。

  中国工程院给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的回复称,“会按程序提交建议书。”截至发稿时间,中国工程院没有回应。

  对此,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表示,将有进一步的举措,“目前正在筹备中。”

  相关报道:

  “烟草院士”被控烟人士指为骗局 卫生部称无从置评

  新增院士名单公布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就想给中国工程院提意见。“院士是科技界最高学术称号和最高荣誉称号,他(她)的工作应该是利国利民的。一个建立在虚假命题上的研究者,一个帮助销售死亡的技术人员,怎么能当院士呢?”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烟草院士”的出现不仅是控烟失败的表现,更是科技界的遗憾。

  陈君石说的是谢剑平。谢剑平身为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主攻方向号称是卷烟“减害降焦”研究,以开发出“神农萃取液”而闻名。此前他已经两次递交院士申请,连番落选,这一次终于得偿所愿。但红榜发布之日却波澜陡起,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控烟办主任杨功焕和打假人士方舟子等纷纷指出该结果的不妥。

  对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称,院士的选举卫生部无从置评,但是中国控烟履约工作确实任重道远。

  “他的研究就是一个骗局”?

  吸烟和二手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者达120万人。吸烟带来的社会成本,已使烟草业的“净效应”成为负值。因此,烟草控制成为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然而,烟草企业却不甘心退出舞台,不断推出新花招、新把戏来蛊惑人们。降焦减害乃是其中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几年前就做过针对性的披露。

  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高级项目官员甘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上世纪50年代,西方卷烟公司推出了“低焦油”、“淡味”卷烟,其名称来自于吸烟机器测试时输送的焦油和尼古丁较低。“但这是烟草商故意设计了这些卷烟,在测试时释放较低的焦油,但他们完全知道这些机器测试指标并不准确反映吸烟者实际接受的焦油和尼古丁。”1977年“万宝路”公司内部数据显示,烟民实际焦油摄入量比机器测试数据高3倍。

  甘泉也曾亲自做过相关实验。他分析了中国成年男性吸烟者的尿液,并且比较了吸不同焦油含量卷烟的吸烟者喷出的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副产品和致癌物质。结果表明,吸烟者尿液中发现的尼古丁副产品和致癌物质含量没有因为所吸卷烟的焦油含量而有所不同。实际上,其中一种有害致癌物质(亚硝胺代谢物)含量反而随着所吸卷烟焦油含量的下降而上升。

  “市场上销售的低焦油卷烟并不比普通卷烟危害低。吸烟者的补偿方式是更用力地吸‘低焦油’卷烟。”他说。

  杨功焕则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谢剑平的主要“贡献”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卷烟“减害降焦”法,并引入中草药,选择性降低烟气有害成分,研制开发“神农萃取液”。在神农烟科的网站上明确写道:“低害卷烟的第一个充分条件永远是消费者喜爱它的口感与烟香,因此,‘口感第一,低害第二’始终是我们研制开发‘神农低害卷烟’的原则!这不是再明白不过了么?他的研究就是一个骗局。只是为了推销更多的烟草而已。”

  她还注意到,“五叶神”品牌卷烟选用的“神农萃取液”。按照公开的数据,五叶神在1999年的销量不到1000箱,在获得此成果后,2001年达到1万箱,2004年为13万箱,销售额30亿元。连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都赞叹:一项技术救活了一个企业。“这是谢教授研究成果推广的结果。”

  方舟子在微博上列出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条文:“烟草制品使用‘低焦油’等词语属于虚假、误导、欺骗。吸极低焦油、低焦油卷烟患肺癌死亡的风险和吸中度焦油卷烟一样。”对于谢剑平的创新研究——在卷烟中添加中草药,选择性降低烟气有害成分,他更不留情面:“降焦本来就够骗人的了,这中草药减害就更害人了。”

  服务纳税大户就该在工程院授勋吗

  “烟草院士”争议出来后,参与院士投票评选的魏复盛院士回应公众的质疑称:一、谢剑平研究“降焦减害”对控烟作用很大,他获得过国家发明奖;二、烟草行业是我国的纳税大户,烟草税收对国家建设有重要作用。从这一点看,国家还是需要烟草行业的,控烟是个逐步的过程,“降焦减害”是解决吸烟问题一个必经的阶段。

  对此,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许桂华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烟草行业的确是我国的纳税大户,去年税利达6000多亿元,从2000年至2010年间税利增长5.7倍。

  “说到底,烟草业的每一分钱都是靠牺牲公众健康获得的。”他说。

  此前,由杨功焕和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共同牵头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烟草制品能够带来巨额利税和庞大就业,但是它造成的健康危害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更大。“毫无疑问,烟草业是得不偿失的黑色产业,现在哪怕仅仅从经济角度算账,也是如此。”杨功焕说,用烟草业是纳税大户来证明谢剑平当选有理,明显找错了论据。

  什么样的人才能当院士

  在中国工程院的网站上有一封“致2011年新当选院士的信”。信中提到,“中国工程院要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关键是要建设一支素质高、学风正、品德优的院士队伍”——继续弘扬科学精神,以身作则,努力成为科学道德建设的模范,唯真求实,力戒浮躁,淡泊名利的身体力行者;在各方面严于律己,主动听取并正确对待各种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单位和社会的监督。

  在陈君石看来,“烟草院士”的出现显然违背了上述原则和精神。降焦减害早已为国内外实验和事实证伪,那么,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功勋”,如同建立在黄沙之上。以此“功勋”博取院士之名,更是荒谬。他建议中国工程院慎重考虑公众的意见。

  另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前卫生部长王陇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谢剑平的当选,说明院士评审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他说,院士评审是一种业绩评定,且是国内最高的业绩评定,不能够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相抵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2005年8月经人大批准,就和我国法律法规一样具有法律效力。这个公约明确指出,不得以任何虚假、误导、欺骗的手段推销烟草制品,包括“低焦油”、“淡味”、“超淡味”等。

  “院士的评审程序、原则等也存在许多问题,很多情况下是‘外行评内行’,根本不了解有些行业。现在评院士都是学部来评,而学部里边有很多专业,很多信息,相互间还不能沟通。比如评审牵扯到健康问题,就应该和医药卫生学部进行沟通,起码不要出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评奖、评院士的程序需要进一步完善。”王陇德说。

  据悉,谢剑平所在学部,在工程院九学部中规模最小,除资深院士外,剩余34人,只需2/3投票通过即可,相比其他学部更易当选。同时,该学部大部分为环境、气象、海洋等领域专家,与烟草科技相距较远。

  目前,中国工程院除了副院长旭日干发表的“两轮投票选出来就是有道理的”言论外,尚无其他说法。当事人谢剑平始终沉默着。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