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答:这个冬天为何冷?

时间:2012-02-09 11:57来源:新华社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2月5日,在英国伦敦北部的亚历山德拉公园,两名女孩在雪地上嬉戏

      7日,长春市最低温度达到零下21摄氏度


瑞士日内瓦市区湖边结冰的船只


山东烟台东炮台旅游码头的防护栏上结满海水冰凌


2月3日,出行的内蒙古牙克石市民的衣帽上结满冰霜
 

    然而,就在欧亚许多地区苦捱寒冬时,全球范围内却“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就在同属北半球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连日出现反常高温,长滩机场气温超过30摄氏度,打破了最近40年的纪录。在华盛顿,一些樱花也已经提前盛开。

  “小冰河期”还是“继续变暖” 专家各持己见

  在近年来全球变暖这一判断已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的大背景下,今年入冬以来的极寒天气令许多人费解。

  对此次极寒天气出现的原因,专家们基本给出了大体一致的说法。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4日在日内瓦表示,当前席卷欧洲的严寒天气是西伯利亚高压气团造成的。他说,西伯利亚高压气团阻碍了暖空气西进,导致欧洲地区温度骤降。过去数日,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地中海的暖湿气流在东南欧上空交汇,从而给该地区带来大量降雪。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龙骅也从技术角度给出了解释:今年北极“涛动”指数呈现负值,即北极地区比北极以外地区的气压高,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因此扩散到北极以外地区,导致欧洲和东亚各地出现严寒天气。

  然而,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走向,气象专家们则分歧很大,出现了地球“继续变暖”和“进入小冰河期”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对此,记者采访到的权威气象专家们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启祎等不少气象专家认为,当前欧亚地区出现的极寒天气并不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发生变化。相反,全球变暖正是引起此次极寒天气的深层次原因。王启祎说,由于全球升温,特别是北极升温显著,北极海冰融化造成北极高度场升高,才导致近期北极冷空气向中高纬度地区扩散。

  王启祎表示,考察全球变暖的时间尺度,不能只看几年的时间,至少要看30年平均的变化。“从1971年到2000年,我们看到全球变暖是确定的,大概每10年升高0.19摄氏度,但是气温的上升轨迹不会是一条直线,而是波动式上升,中间也会出现偶尔个别地区短期内变冷的时候”。专家们认为,此次欧亚极寒天气就属于个别偶发现象,不能成为判断长期气候变冷的风向标。

  然而,由于此次极寒天气,不少公众还是从直观感受上对全球变暖的说法产生了怀疑,而一些气象专家则从专业的角度证明着自己对“全球变暖”这一说法的不认可。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王斌研究了10年到30年、50年到100年这两个尺度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自然变化后发现,虽然从表象上,近年来全球温度呈向上走的趋势,但就温度变化的自然定律来说,趋势是下行的,在这两种趋势同时作用时,降温的趋势要略高于升温趋势。“从我个人的研究来看,未来50年到100年,温度是向下走的。”

  但王斌也并不认同“小冰河期到来”的言论,“我们的结果显示,未来30年地球的降温幅度将非常小,根本不可能进入小冰河期”,他说。

  准确预报难实现 科学应对是关键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受访的普通民众表示希望能够尽量提前预知这种变幻莫测的天气变化。

  “平常白天取暖我就烧5块煤,这一大降温可就不好说了,一天得多添四五块!”家住北京校厂大六条的侯师傅对记者说,如果能提前一两个月甚至半年知道今年冬天这种天气状况就好了,可以提前多储备点以防大降温。

  然而,侯师傅这个“简单”的愿望在许多气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眼中却是一个大难题。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告诉记者,提前获知是“暖冬”还是“冷冬”属于气候预报范畴,由于和老百姓生活以及社会各领域紧密相关,所以一直是气候预报领域探求的重点。

  “其实对于季节预报,我们内部一直在做,但没有对外公布,主要是因为准确度很低,还达不到指导性的作用。”孙继松说,长时间的大气平均水平预测,也就是气候预报,和天气预报是两个概念,目前国际上也还没有办法和理论来支持气候预测,“难度太大,基本的理论还没有解决”,他说。

  对此,记者采访到的所有气象专家几乎都持和孙继松同样或类似的看法。不过,专家们可以确定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某一条件的剧烈变化就有可能带来极寒或酷暑、旱涝或飓风。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

  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面对极端天气现象,我们能做什么?

  专家们认为,首先,人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活动也是极端天气产生的原因之一,尽管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具体的人类活动对气候究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及程度如何,尚无法清晰可知,但必须深刻反思和立刻停止对地球的掠夺式开发。

  其次,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应从每次应对极端天气的过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未雨绸缪,不断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由于准备充分从而很好地度过极端天气的例子都有很多。

  就在本次极寒天气中,英国最大机场——伦敦希斯罗机场近年来花费8000万英镑购买的除雪装置派上了大用场,大雪过后机场很快恢复正常运营,航班基本没受太大影响,而在前些年的暴雪天气时,这家机场情况则很糟。无独有偶,辽宁省沈阳市也是从遭遇暴雪袭击的惨痛经历中吸取了教训。2007年3月,一场几乎将整个城市“冻住”的暴雪让沈阳深受其害,除雪机械和除雪能力不足的弱点在那次暴雪中显露无遗。此后,沈阳不断引进各种除雪机械,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如今,沈阳市应对暴雪灾害的能力已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当一个地区面对极端天气时,受影响的几乎是社会的各个方面。交通运输、能源保证、食品供应、医疗服务、应急物资储备乃至社会保障体系都要受到严峻考验。在本次极寒天气中,欧洲冻死的许多人都是无家可归者,这对我国的社会救济体系也是一个警示。据新华社

  ◆ 随笔
  该怎样向孩子解释冬天

  “没有雪,不落叶,今年向孩子解释冬天有点难,2月的‘土拨鼠节’或许应该提前举行(北美地区民间传说认为,土拨鼠可预报时令)”,洛杉矶阿凯迪亚市幼儿园老师瓦伦西亚女士向记者抱怨。

  圣诞节过后,洛杉矶已几乎感觉不到冬意:街旁满树的早春玉兰花已开始凋谢;本该是淡季的高尔夫球场满是穿短袖球衫的来宾;山顶的雪场四周是大片绿色植被;圣塔莫妮卡海滩的比基尼五颜六色……

  事实上,美国不少地区都难觅冬季踪影。美国国家气象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内,全美各地共打破2890多个冬季最高气温纪录。天气预报节目中“冬天在哪儿”成为常见话题。

  大自然显然有点错乱,冬天的缺席,让农作物过早“发育”,让果树过早开花,让沙丘鹤提前一个月返回老家,让本应在冬眠的熊开始出没……

  尽管地处北半球,美国大多数地区没有见到雪,冰雪旅游等行业受到影响。湖面无冰或冰层太薄,导致冰球比赛、冰面垂钓等不少冰雪活动被迫取消。而提早出现的春日美景也让人感觉很怪,甚至不安。

  暖冬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能源产业首先遭到冲击。天然气价格降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能源勘探业的利润被压缩,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等甚至宣布停产。冬季服装被冷落,进而制约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店铺中的冬装几乎整季都在打折清仓,更有店家直接腾出冬装位置让给春季商品。气象预报公司Planalytics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冬装销售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0%至30%。

  对于出现异常暖冬的原因,美国气候学家杰夫·韦伯认为,拉尼娜现象将太平洋东侧表面暖水推向西部,导致处于太平洋中东部的美国西海岸海域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变冷使洋面上空的海水蒸发量减少,使美国西部地区空气湿度降低,造成降雪现象减少。由于缺乏可反射太阳光的积雪,土壤和绿色植被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推高气温。由于气候模式通常由西向东扩散,因而整个美国出现高温现象。气象学家弗兰克·吉安纳斯卡则认为,异常暖冬现象是气流阻隔了极地冷气团南下的结果。

  不少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会对气候造成间接影响,极端天气正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美国气象学家杰夫·马斯特斯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说,由于全球变暖,大气中聚集了比正常情况下更多的热量和湿气,因此更易引发极端气候。全球变暖会改变对流层顶或平流层的大气喷流,这些喷流又会影响暴风雨形成系统。马斯特斯说,全球变暖的影响在世界许多地区已经显现,人们应该为应对未来可能更频繁出现的热浪、飓风、山洪等极端天气做好准备。人类更应该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当季节变得混乱,极端成为常态,与其消极接受,不如积极应对。这样也许会让孩子们在未来拥有正常的冬天。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十一)这个“小家伙”引爆了原子弹
  • 访问希腊期间,习主席为何专门来到这个地方
  • 习近平反复提及这个希腊港口背后有何深意?
  •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这个地方现在“
  • 时政新闻眼丨​再到希腊,习近平为何用了这个词?
  • 周末哪里嗨…这个“网红打卡地”等你来解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