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
是一座美丽的边境小城
南兴安隧道
位于白阿线南兴安至阿尔山段内
是白阿铁路线的咽喉
全长3218.5米
是内蒙古东部最长的铁路隧道
也是目前火车进出阿尔山的唯一通道

南兴安隧道建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年代久远,拱顶、边墙存在多处漏水。阿尔山地区冬季气温极低,漏水便在洞顶及洞壁结冰,俗称“冰溜子”。如不及时铲除,“冰溜子”会越积越长,威胁行车安全。
负责隧道内除冰任务的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白城工务段索伦桥隧车间。

南兴安隧道南、北两侧各设一座巡守房,每个巡守房2个当班。主要任务有两项:一个是列车通过前,打开隧道大门,准备接车;另一项任务是铲除“冰溜子”。

南兴安隧道是沈阳局集团公司唯一一座设置保温大门的隧道。
南兴安隧道南、北两侧大门原为木制。以前,巡守员们要先将大门打开,再抱起重约200斤的门杠,竖起来放在支架上,一个开门过程下来,往往是一身汗。2016年,隧道大门更换为电动大门,大大减轻了巡守员的劳动强度。

木制大门

电动大门
日常冰层不厚时,除冰由隧道巡守员负责。列车通过后,他们携带2米多长的除冰铲,一人负责照明,一人负责除冰。

铲子一接触冰面,冰屑便四处乱飞,溅到脸上,针扎一样的疼。特别是向上铲除时,冰屑、冰块顺着铲子钻到袖子里,让人感到刺骨的凉。

天气比较冷、冰层较厚时,索伦桥隧车间组织桥隧工利用“天窗”时间,同时展开地上、侧面、地下除冰。干部职工一镐镐、一铲铲把“冰溜子”敲碎,再运出隧道。

铲除洞壁积冰过程中,冰屑四溅,桥隧工全身衣服一会儿就被“冰水”浸透。特别是用长冰铲清除隧道顶部的“冰溜子”时,由于是垂直作业仰头铲除,冰块或冰碴儿直接通过手臂、脖领落入到内衣里,顿时全身冰凉。

登高作业时,几个人轮流铲冰,一个“天窗”点下来,平均每个人要干半个多小时。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手臂要一直举着,还要举着近两米长的冰铲,每个人的胳膊都酸痛得不行。

除冰结束后,桥隧工还不能休息,要装运冰碴。遇到极寒天气,白城工务段会调集附近车间紧急支援,利用轨道车进行清运。
就这样,他们冬季每天都要作业3个小时,日复一日,风雪无阻。直到春季来临,他们才会回到正常的桥涵维修工作中。

再冷、再难受、再累也得坚持,把冰除净。隧道“清道夫”忍受了极寒,坚守岗位,为的是千万旅客的温暖回家路。也正因他们对安全的敬畏和严格执行作业标准,确保了隧道通行列车数十年来无任何安全事故和险情。
这些大山中的“清道夫”
在寒冷中挥洒汗水
却极少被人所知
他们用自己的情怀和奉献
和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
为千万旅客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