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青河一位牧民拾到的7.85公斤的天然“狗头金”。朱新峰 摄影 中国网图片库
大西北网2月5日讯 近期,新疆阿勒泰青河县有人拾到七公斤多的天然“狗头金”。经过联系,记者找到了该户人家,主人是一位牧民。前年家中的几头牛死亡,去年家中的50只绵羊也离奇死亡,随与朋友合伙探金。没曾想到收获了这块7.85公斤的天然金块。
据主人介绍,发现时这块大金块几乎裸露在地面上。住在牧民定居房中的一家这几天家中亲朋好友盈门,都想一睹这难得一见的奇物。该天然金块长约23厘米,最宽处约18厘米,最厚处约8厘米。更为奇特的是,该天然金块有如人工镂空艺术品一般,牧民们说看起来有点像中国地图。记者在查看时发现,一只手很难托起该金块。金块镂空处集聚着一些砂石和泥土,土色难以掩盖住黄澄澄的金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刘家军告诉记者,狗头金是指天然产出的,颗粒极大,形态不规则,质地不纯的块金。它通常由自然金,石英和其他矿物集合体组成。有的形似狗头,称之为“狗头金”,有的形似马蹄,称之为“马蹄金”。但人们通常将这种天然块金称为狗头金。
迄今世界上虽已发现10公斤以上的块金超过8000块,但其产出仍相当稀少,不易多得,加之黄金价格昂贵,故被人们视为宝中之宝。
“狗头金”表生成因说有待商榷
有关狗头金的成因,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即表生化学增生说、生物聚金说及冰冻富集作用说。三种成因尽管在形成机理上有所差异,但均强调狗头金形成于表生环境中。
但是刘家军教授和他的博士研究生李志明等曾对此成因提出过质疑。
他们在《地质与勘探》杂志中发表的论文(2002年第2期)指出,如果说狗头金是微细粒金在表生条件下进一步增生聚合而成的话。那为什么在很多砂金矿床中不存在狗头金呢?即使在细粒的砂金中偶然出现一块狗头金,其块度要比周围的金粒大几千倍甚至几万倍,但为什么在同样环境条件下,其周围细小的自然金粒形不成狗头金, 难道这块狗头金具有得天独厚的局部环境?这显然难以用表生环境下成矿理论进行解释。
此外,如果狗头金是表生环境中形成的,则无论以何种方式聚合而成,都应具有一种表型特征。而实际上产于世界各地的狗头金形态各异,几乎没有同一形态的狗头金。
原生金矿体中存在大块金
在一些原生金矿中也发现了狗头金。如在西澳大利亚库尔加迪地区的石英脉中发现过大块纯金;在湖南资水中游的东峙矿区发现一块明金集合体,重达40公斤,从中取出的明金总量达4.35公斤;在常德沧浪坪金矿的石英晶洞中曾见到重30克和63克的炉渣状自然金聚晶团块。
在原生矿石中找到一些自然金的大晶体也不乏实例,例如,美国玛捷尔—洛乌德金矿床中自然金的最大粒径可达30 厘米,乌拉尔许多矿山的矿井中发现的自然金晶体长约1~8厘米,而罗马尼亚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金矿床中板状树枝状自然金晶体可达10~100厘米,原苏联某金矿中发现过长3.8~12厘米的立方体自然金粒。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的陈树汉等学者曾指出:狗头金有的是原生金块,有的可能是在原生金矿中的次生富集带内形成的,而不是在表生条件下的河谷环境中形成。
发现于嘉荫县小结烈河创业金矿中的大颗粒自然金长达5~20毫米,绝大部分自然金金粒与脉石英连生在一起,有时可见到互为穿插的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原生特征。
狗头金成色不符合表生原理
在李志明博士等学者看来,如果狗头金是通过表生条件下化学增生等作用形成的,那么依据表生条件下增生所形成的金应为纯质金这一事实推断,狗头金的成色当在950以上。
但根据有关的统计结果,狗头金的常见成色仅为800~900。如产于四川省白玉县孔隆沟狗头金窝的大金块被认为化学增生成因,但其成色仅为700~840;同样产于昌台的狗头金成色也仅为700~906。
另外,产于澳大利亚名为霍尔特曼的世界上最大的狗头金重285.77公斤,含纯金92公斤,其含金率仅为32.2%。可见狗头金的形成,难以用在表生条件下主要由化学增生等作用形成的块金的观点进行解释。
发现狗头金有利于寻找原生金矿
鉴于以上客观事实及表生成因说无法圆满解释的一系列疑点,李志明博士等将人们所见的狗头金分为两大类,即原生型和原生改造型。
产于内生金矿体内的大块金及自然金的巨晶为原生型块金,而产于表生环境中的狗头金应属于原生改造型块金。也就是说,产于原生金矿体中的大块金及金的巨晶被暴露于地表面,在氧化带遭受风化、崩解,并在重力作用及河流、洪水或冰川等机械搬运下,在山谷、河床等适宜的地表环境中沉积下来并进一步遭受改造。
所以表生环境中的狗头金是由原生块金在表生条件下经过改造并发生有限增生而形成的。由此可推断,在发育狗头金的砂金矿区,应当存在或至少曾经存在原生富金集合体。所以狗头金的发现,无疑对寻找原生金矿体具有最直接的指示意义。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5-02/04/content_4785806_3.htm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