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了个文坛巨匠陕西少了个好老汉

时间:2016-04-30 10:2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华商报 点击: 载入中...
  茅盾文学奖得主74岁陈忠实昨病逝





 
  
  50万字的史诗级巨著《白鹿原》展现了陕西关中农村的历史变迁
  
  “写出这块热土骨子里的精神”
  
  他待人忠实善良、朴素、没架子
  
  爱抽老卷烟、听秦腔戏……
  
  面对普通人“挑刺”,虚心接受批评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白鹿原》作者陈忠实,昨日在西安因病逝世,享年74岁。
  
  陈忠实1942年8月出生于陕西西安,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副主席,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共第十三、十四大代表。
  
  陈忠实患病期间,省委书记娄勤俭专门前往医院看望并转达了刘云山、赵乐际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他的问候,同时听取救治汇报,做出全力抢救的指示安排,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也在陈忠实病重住院期间和逝世后表示慰问和悼念。省长胡和平,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钱小芊,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小燕,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梁桂先后多次赴医院看望,详细了解病情,并安排西京医院全力救治。西京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医疗抢救组。28日上午,陈忠实因舌癌恶化再次被送医,却终因病情过重,于29日7时45分辞世。
  
  陈忠实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种,作品多次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报告文学奖等。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白鹿原》曾多次再版,并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在读者和全社会中具有广泛影响。评论家肖云儒说,“他用作品写出这块热土骨子里的精神,他以人格凝聚着这方乡亲骨子里的性格。”
  
  陈忠实是地道的西北汉子。陕西作家高建群回忆起陈忠实时说:“我第一次见到老陈,是在1979年的一次文学创作会上,他穿着一件半旧的衬衣,背着一个黄挎包。他坐在角落里,总把挎包放在胸前,两只手搭在包上。他从骨子里讲还是一个农民,身上具有关中农民的所有特点。”综合
  
  遗体告别仪式5月5日上午举行
  
  陈忠实逝世的消息传出,各界群众纷纷来电致以悼念和哀思。陕西省作家协会在西安市建国路83号省作协办公院内,设立陈忠实先生吊唁场所,吊唁时间为4月29日~5月4日,每天8:00~20:00。
  
  陈忠实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5月5日上午在西安市殡仪馆(凤栖山)咸宁厅举行。
  
  乡党印象
  
  这么多年他一直很朴素没什么架子

  
  4月29日,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陈忠实的故里,陈忠实病逝的消息很快传到这里,一位老乡说:好人啊,说走就走了啊。
  
  小小的村落,路边一间砖瓦房前竖着一块“陈忠实旧居”的指示牌,这就是陈忠实生活多年,并在此创作出《白鹿原》小说的老宅。这些年,村里几乎家家都盖新房修大门,可陈家老宅子却从未改变过,和左邻右舍的小二楼比,显得简陋。
  
  老宅临着新修的马路,百来米远就是灞河,背后则是白鹿原。这间一套三间的砖瓦房,屋门也就一米来宽,门上挂着一个小锁。和其他农院不同,屋外栽满了青竹。“屋里平时没人。陈忠实往常几乎每年过年都会回来看看。”几位当地村民说,“印象中,这么多年他一直很朴素。回来也没什么架子,见到乡亲都会搭上几句话。”
  
  “陈忠实比我年长四五岁。小时候也和大伙一样,小河抓鱼,下地干活。”隔壁的邻居说道,“陈忠实学习好,高中毕业后就在村子里教娃们读书。”65岁的陈松年,论亲疏和陈忠实算是表兄弟。“他给我还教过书,我上小学四年级吧。陈忠实刚高中毕业回到村子里教书。那个年代孩子们都不调皮,比较听老师的话。可不少娃们成绩不好,我记得当时陈忠实下课后,给我们补三年级落下的课。”陈松年说,“这么多年了,每次回来和乡亲们聊天,他都会念叨我们让孩子们多学习,没坏处。”
  
  “在家里写小说那几年,他很少和村人乡党聊自己写的东西。见到他的时候,大多是晚上在村里和人下棋,或者在灞河边散步。”村里卫生室61岁的周亚娥说,“大家都说他下棋下得好,老赢。”在老宅写《白鹿原》的那些日子里,下棋成了他唯一的娱乐。陈忠实曾说,下象棋是他写作之余换换脑子的最好方式。
  
  华商报记者谢涛
  
  作品影响
  
  创建白鹿书院让“白鹿”终回白鹿原

  
  希望创造一种和谐而纯净的学术探讨和文化研究氛围
  
  “我在长篇小说《白鹿原》里曾写到一个书院,这个书院就叫白鹿书院。小说是虚构的艺术,《白鹿原》中的人物大都是虚构的,但唯有白鹿书院的山长朱先生是有生活原型的,就是清末举人、著述甚丰的学人、影响很大的蓝田人牛兆濂。”2005年,白鹿书院在陈忠实的积极推动下终于落户白鹿原,成立庆典上,陈忠实介绍书院的由来时说道,而白鹿书院就是牛兆濂先生当时主持的芸阁学舍。芸阁学舍的文化脉络可追溯到宋代,鼎盛时曾有韩国留学生在此学习。
  
  陈忠实曾说:“2002年,有学者建议,可以在白鹿原上创建一个白鹿书院,承继中华传统文化的脉络,弘扬其优秀品格。创建白鹿书院的构想得到了社会各方人士的支持,白鹿最终回到了白鹿原上。”
  
  为何以白鹿命名?陈忠实解释说,在我们传统文化乃至民族心理意识里,白鹿是吉祥、和谐、纯洁美好和超凡的一种象征性图腾。以白鹿来命名书院,就是想创造一种和谐而纯净的学术探讨和文化研究氛围,这种和谐与探究的精神与我们所要创造和谐社会的精神是一致的。
  
  陕西省作协创作研究室主任、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曾用三年时间著作《陈忠实传》的刑小利说,书院作为一个民间学术机构,陈忠实在担任院长期间尽己之力,邀请文学界名人来交流研讨,既面向学生,也做关于陕西的书院文化研究。“大家的事情他都很乐意去帮忙,做很多事情都不要报酬,给他他还会生气。”
  
  华商报记者任娇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2020年陕西计划解决和改善12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 陕西无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境外输入11例
  • 陕西省抗疫情稳外贸一揽子政策“干货”来了
  • 兜底、督办、补贴陕西民政厅10项措施确保未脱贫人口清零
  • 陕西省18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备案名单
  • 陕西省教育厅发布通知要求 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管理工作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