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品牌知名度反应公众对企业的认可度。
因为它既是品质的象征、市场的通行证、产业的支撑点,更是企业知识产权的凝聚,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它是商品知名度、美誉度和诚信度的有机统一。当意识到“品牌”的无穷力量,进入“十三五”,以“商标提升价值、品牌驱动发展”为主线的青海省,也正在“增量、升值、走出去”的“品牌强省”之路上,扬鞭策马、奋起直追……
自2002年,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的“盐桥”商标、青海雪舟三绒集团的“雪舟”商标相继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青海省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开始,全省商标战略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三大方阵”:
品牌建设齐头并进
近几年间,我省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品牌强省”战略部署,坚持品牌优先,梯度推进的原则,以扩大注册商标总量为基础,以打造青海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为重点,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力度,全面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
来自省工商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青海省的商标注册申请量已经连续五年突破2000件大关。目前,共有注册商标12918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43件,青海省著名商标175件,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3件。其中,仅2015年,就成功注册商标2936件,较2014年底增长了40.2%。
在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自有品牌的政策引领和资金支持下,青海品牌开花结果,独具地域特色的产品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全省商标注册量,从百位数上升千位数用了18年,从1000件上升到5000件用了13年,而从5000件上升到10000件仅用了4年。
青海伊佳民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庭作坊式加工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穆斯林用品及民族服饰开发生产企业之一,销售公司挺进沙特、阿联酋、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国内省市。
昆仑山矿泉水把天然矿泉水中最好的冰川雪水奉献给越来越注重安全、健康的消费者。
2015年,为扎实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省工商局从青海省著名商标企业中,有针对性地精选出具有高原特色、一定规模、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服务,最终,上报的“金塔”青稞酒、“白驼”清真肉制品、“绿杰”蛋禽、“察尔汗”食盐、“久美”藏药等8件获批中国驰名商标,为我省“三大方阵”首阵再添新军,极大地提升了青海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结合《青海省进一步推进农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品牌战略实施意见》,省工商局联合省财政厅等出台了《青海省品牌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对农畜产品商标注册的扶持力度,青海各地过去许多无人知晓的“绿色、天然、无污染”农畜产品,第一次从民间登上青海商标地理标志的“大雅之堂”。
仅2015年,全省就申请注册农畜产品商标1660件,占全省申请总量的42.3%;全省目前拥有的4159件农畜产品商标,较2014年增长了76.2%。
针对上述趋势,省工商局商品广告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朱福宝认为:“如今的商标注册、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我保护,而应该把这些当做一种资源看,它其实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关键点。”
品牌商品推介会:
走出去的媒介
在“2016青海品牌商品杭州推介会”上,青海的酸奶、杂粮制品、牛肉干等深受追捧,被抢购一空;
大型超市、专业农贸市场、电商等都对来自青藏高原“绿色、天然、无污染”的农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愿意提供最优惠的条件、最优越的待遇支持“青海产”进入浙江市场;
格尔木融冰种植有限公司的藜麦更是在推介会上,拿到了8500万元的大订单,为企业后续发展增强了信心……
“杭州处于长三角副中心,也是中国电商之都,对青海的品牌商品来说,是借力进入国内外市场以及推进互联网营销的理想之地。推介会就是想借杭州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青海品牌商品为媒介,把大美青海、特色品牌推向全国。”省工商局副局长祁赤民这样总结今年推介会的初衷和收获。
截至目前,入驻淘宝、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的青海企业已经有数百家之多,借助网络推介和线上销售,很好地实现了“小包出省”和“季节性销售”,这其中工商、农牧、商务等部门都功不可没。
从2009年上海推介会开始,全省工商部门每年都精心选择推介地,七年来将更多的“青海产”、“青海造”带出去,让过去名不见经传的青海品牌成为“金字招牌”,让更多的省外企业近距离了解到青海特色产品,拓展了青海企业的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激发了走出去的自信心。推介会使青海企业从单纯的商品推销发展到了品牌推介,从简单的商品交易发展到了商超对接甚至互联网销售,从单一的产品交易发展到了合作共赢。
品牌推介会,正在成为青海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南风窗”、“高速路”、“助推器”。
保商标专用权:
让品牌更亮
前一段时间,就省内多家青稞酒企业涉嫌侵权仿冒“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诉案尘埃落定。市场上有成规模生产企业的14种产品,涉嫌仿冒“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织锦七彩互助”、“青稞海拔高度酒”等主打产品。仿冒的青稞酒外包装装潢、设计风格与投诉企业主销产品极为近似,涉嫌不正当竞争。这种“傍名牌”行为,令全省工商部门近些年对商标专用给予了更加有力度的保护。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2014年间,全省工商系统共计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7850件,其中涉及侵犯驰名商标案件2195件,占查处总案件的28%;涉案案值总计5919万元,其中涉及侵犯驰名商标案值2085万元,占涉案总案值的36%;上缴罚没款总计674万元,其中涉及侵犯驰名商标246万元,占上缴罚没款总额的37%;捣毁制假、藏假、售假窝点685处,涉及侵犯驰名商标382处,占总数的56%。
“青海要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创出有分量的品牌来,而目前已经拥有的驰名商标等更应该注重商标专用权的保护,保护好这份来之不易无形资产的价值。企业一定要摒弃为别人贴牌加工的习惯,避免没有自主商标,最终市场越做越窄,离“品牌经济”越来越远的发展之路。”省工商局商广处的工作人员经常这样提醒企业的老总们。
沿着上述思路,进入2016年,青海将继续推进“品牌强省”战略,紧紧把握低碳、循环、生态、绿色、集聚的发展方向,围绕油菜、马铃薯、蔬菜、中藏药、特色果品、牛羊肉、冷水养殖等十大农牧产业,加快培育一批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龙头带动型商标品牌;结合“百项创新攻坚工程”和“千户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小微行业,着力培育一批新产业领军型商标品牌和小微企业鲜活力商标品牌……力争到2020年,全省国内注册商标总量达到2万件以上,拥有50件中国驰名商标,250件青海省著名商标。
经济走笔:彰显品牌的力量
如果有这样的问题问及你我——“哪一个品牌会是全球消费者眼中的黄金品牌?”相信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将答案定格在“Apple”,这家在1976年创立,以创新而闻名的高科技企业,2016年其市值已经超过6000亿美元。
仍然以苹果手机为例。品牌的力量有多大?据统计,一部苹果5代手机可为美国GDP贡献400美元,全年拉动GDP增长0.33个百分点,提供1/6GDP增加值。
品牌的盈利能力有多强?还是以苹果为例。苹果手机由中国工厂代工制造,所得利润只有1.8%;作为屏幕和电子元件主要供应商的韩国,分得利润的4.7%;而占有品牌优势的苹果公司则拿走全部利润的六成。现在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被只有不到3%的品牌垄断。
望其项背,我们与世界差距到底有多远?去年,世界500强中,中国入围企业106家,青海为零。
近几年来,青海尽管在“品牌强省”的路上马不停蹄,乳制品的天露、小西牛,矿泉水的昆仑山,湟源的陈醋,绿草源的肉制品……每一个品牌都是经得起推敲和市场考验的响当当品牌,但是与国际、国内的差距依然巨大。
究其原因,不外有三。
其一,青海品牌“抱团合唱”的能力还显欠缺。青海企业要实现“做强做优、中国一流”的目标,必须在品牌“走出去”上下好真功夫,青海的枸杞如此、拉面经济如此,牛肉干如此,乳制品更是如此,合力打造之下的“青海品牌”,才会让品牌效益最大化。政府部门也应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强企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品牌战略明晰、品牌管理体系健全、品牌效益显著的领军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整体推进。
其二,青海品牌,还要在品牌打造、包装国际化、高附加值的宣传上下更多的气力。不少的青海品牌产品,依然处于市场中低端,给消费者以“原生态、物美价廉”的惯性印象,在品质的提升、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附着上,阻碍青海品牌进军中高端市场,让青海特色品牌企业无法远离“有特点没特色,有品种没品牌”的尴尬境地。
其三,青海品牌,要培育“工匠精神”。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由此,针对青海特色产品产量少品质优的实际,我们更应该发挥“工匠精神”,在个性化发展上谋求出路,才有可能另辟蹊径提升“青海制造”的影响力。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商标承载着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成果、产品质量和商业信誉等。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工商总局,接连下发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工商总局关于大力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的意见》,都对进一步推进商标战略的全面实施、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在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了部署和政策层面的扶持。趁着这样的利好,相信青海的“品牌强省”之路会越走越平坦,步子会越迈越快!